真的能平衡五行么?
我们常说的“平衡五行”,其实指的是调节人体气血的充盈程度和运行速度,以使五脏能够保持良好状态——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阴阳平衡是相对稳定的,就像自然界的万物,有太阳就一定有月亮,有白天就必有黑夜,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永远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所以,中医在调节人体内环境时,也是追求这样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平衡”即意味着“阴阳不再偏奇(偏向一面)而达到一种相对的均衡状态”。 我们常常听到中医说“阳虚则寒”或“阴虚则热”,实际上是指阳(阴)虚损失了正常的制约阴气(阳气)的力量,使得阴阳失去平衡,身体产生问题。
同理,当有人因为外界刺激而出现情绪波动过大的时候,也会打破阴阳平衡的局面。 所谓的“补五行之偏”也就好理解了,就是当我们身体某方面的“土”不够的时候,比如说脾气虚的人容易大便溏泄,这时候补充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脾阳虚的人,平时多吃点温热助阳的食物;心气虚的人,可以通过食疗补一补气……这样就是在“补五行之偏”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着五行缺一就会如何的说法。那么,到底有没有可能五行缺一呢?
其实,按照五行的理论说法,每一个人都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而且相生相克的规律时刻都在改变。既然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都在改变,那么五行也都在改变,所以理论上五行是不可能缺少一个而永远缺着的。
或许有的朋友会说,如果一个人五行中缺木,那么他的一生就都缺木,因此五行就一直都缺一。我们分析一下:一个人五行缺木,按照五行生克规律,那么木的相生者土的属性就有过旺的趋势,而木的相克者金就有着过弱的趋势。因此,金就可以去克制过旺的土,所以土又会趋于平和;而木又可以去克制过弱的金,所以金也会趋于平和。因此,我们看到,“木”虽然看似缺了,但实际上,由于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使五行还是基本做到了平衡。从这个层面来说,人的五行也是不可能缺一的,即便缺了一种,但是五行的生克规律仍旧存在。只要大循环没有停歇,从长期来看,五行仍旧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