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传染病有哪些?
2014年3月,我国颁布了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将人类感染的病原体分为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传染病两大类。 急性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在短时间内传播异常迅猛,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大量人群感染发病;
慢性传染病的病原体虽可在人群中潜伏下来,但是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一般需要长期持续作用才能诱发疾病发生。与过去相比,新《传染病防治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艾滋病、结核病从甲类传染病中分离出来,归入乙类管理。
还有几类病列入了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疟疾、肺结核。 纳入丙类传染病的有: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流感和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新冠肺炎等。 当然不同的地区,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并不完全一样。比如在北京,肺结核就被列为乙类传染病例。而上海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可以从事直接面对患者的医疗工作。
除了以上列举出的各类传染性疾病外,我国还把其它还没有确定病因或者还没有找到确切传播途径的50多种病人排除在外。这些病人暂时还享受不到国家对传染病病人的特殊医疗保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