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土著,我小时候过的春节充满了“京味儿”,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先说吃。我记忆中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祭灶开始的。这一天要摆供品、放鞭炮,迎接灶王爷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恶。供品主要是馒头和糖瓜儿。
到了腊月二十四,开始清理家尘。当时还没有集中供暖,家家户户都要烧炉子,所以屋子里都有很厚的灰尘。除了用扫帚打扫以外,还要用水冲洗。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扫出的灰尘都堆成了一堆一堆的,似乎比人还高,要用板车拉到路边倒进下水道里冲走。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各街巷口就会有人在卖炸豆腐、炒花生仁之类的年货。当时物资匮乏,人们常常把买到的东西先蒸熟了储存着慢慢吃。我记忆中最早买的年货是麻糖和核桃酥。
过了正月十五,年算是正式过去了。但年味儿并没有彻底消散。直到二月初一(俗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才有一个新的开始。在那时,过完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交公粮!
虽然家里没什么田产,不负担交公粮的任务,但是妈妈每年都会做几块年糕,给我们泡在开水里面当点心,等着舅舅们来拜年的时候一起食用。对于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远超当时的我来说,那些年货都已经不再好吃;但是对于当年那顿饭而言,却是无比的美味。那些食物都浓缩了我对年春节最美好的回忆。
再说说玩儿。对于小孩子们来说,过大年最有意思的就是收压岁钱。我记性比较好,到初一早晨起来,发现自己口袋里的钱多了,马上就数:“50,100,150……”一直数到200多。然而,等我出门给别人拜年的时候,发现别人的口袋比自己有钱得多。
当时条件差,平时没有什么玩具,过年的时候才能买到一点。我记得最清楚的玩具是气球,用线扎好之后吹起来用嘴咬破就可以玩啦。还有非常可爱的泥娃娃。这些现在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玩意儿在当时却格外新奇有趣。
除了收压岁钱和买好玩的外,我们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给长辈们磕头。我记事儿最晚,所以总是最后一个磕头的。当时还没学会跪下,就那么弓着身子,一脸严肃的给祖爷爷、祖奶奶磕头,他们则笑着给我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