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哪个生肖吃肉啊?
在传统社会,人们将吃荤和吃斋分别定义为“食肉”与“食素”,《韩非子·五蠹》中就有“儒以诗书礼乐教人,而墨子独教人以俭劳、急功、少欲”的说法;《后汉书》中也提到道教的祖师张道陵在创立“天师道”时自己“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即过“食素”的生活)。“食肉”还是“食素”至少在周朝和东汉就已经有了区别。
那么这种“食肉”或“食素”的区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简言之,这种区别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吃素”(即不吃肉)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古人教导我们“食肉”不是指不吃肉的意思,而是指不吃未经烹饪过的生鱼肉。《礼记·檀弓下》中有孔子对子贡问丧家为何三日后可“食肉”的解释——“饭于牖下,酒于俎上,羹于盘中之意云——就是说三天后可“食肉”的意思是让死人头顶上的食物(饭)在窗户处变干,让盛酒的器皿中的酒不再流动,使尸体不致腐烂发臭,而尸体本身还是要用“羹”来供奉的。
由此可知,上古时代所谓的“食肉”其实是指食用经过烹煮等加工工艺做熟的食物。 那为什么不直接说“食熟食”呢?这是因为古人把没有经过发酵制作的食品统称为“羹”,所谓“饭蔬食,饮水”(《论语·雍也》)就是指吃煮烂的蔬菜(注:这里不是指蔬菜汤)和清水。而这种“羹”其实就是现在的“粥”。所以,古人说的“食肉”实际就是现在的“吃肉”的意思。
到了东汉时期,人们虽然还沿用“食肉”这个词,但它已经失去了周秦时期“食肉”原本的含义,完全成为了我们现在“吃肉”的意思了。 至于十二属相为什么没有蛇,那是因为古代中国人把属于温血的哺乳动物都叫做“兽”,而把冷血的无脊椎动物都叫作“虫”——所以,“羽虫”(鸟类)、“毛虫”(哺乳类)、“鳞虫”(鱼类)、“介虫”(甲壳类)等等。而蛇虽然是爬行类,但古人把它归入“鳞虫”之中。“鳞虫”一词包含现在的蜥蜴、蛇类等冷血动物。所以,十二生肖里没有蛇其实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