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天气预报准吗?

康娴荻康娴荻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从业近20年,曾经负责过多个国家级、省级和重点城市气象业务项目的管理人员,可以负责任的讲,月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强大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数据挖掘能力上的。 首先,月度的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值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直接得出,但大气运动并非简单的要素积累过程,其中涉及到很多的中短期大气动力学过程(如季风的移动、气旋的生成发展等),如何把这些动力因素考虑进来进行优化估计就需要利用到数值模式了。

当然,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的用户来说,不需要了解这么多的技术细节,只要知道天气是一个科学问题就可以了。以我所在的单位为例,每月提供定制版的月报给客户,对重要天气过程给出准确的成因分析并明确告知其发生的概率(这种精细化预测产品是国家规范要求的,也是确保公众获得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预测会更智能化、个性化,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

总之,天气预报是一种科学,需要敬畏;同时也一直在发展之中,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和技术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现实需求。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应该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

李济明李济明优质答主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天气预报已经精确到每天几个时段,比如今天白天某某地有雨,今天夜间某地有雨,明天白天到夜间某某地晴,某某地有雨。而且,随着现代探测手段和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天气预报越来越接近实际天气。那么,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气象专家说,制作天气预报一般分五个步骤。第一个步骤,获取气象数据。目前获取气象数据的途径主要有气象卫星、气象雷达、高空探测气球以及气象站(包括地面气象观测站、农业气象观测站等)等。这些设备获取的气象观测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后被传送到国家级预报业务中心。气象探测设备越先进、越密集,获取的资料质量越高、量越多,做出的预报也就越准确、越精细化。

第二个步骤,资料处理。将所有观测到的气象数据经过快速收集、快速质量控制和快速处理之后,每隔12小时或6小时,形成一张气象初图。这是一张包含有温度、湿度、风压等气象要素的立体空间图。气象初图每隔12或6小时做一次,每一次都包含着以前各次的数据资料,也就是在原初图的基础上加密而成的。

第三个步骤,用数值模式做出初步预报。将立体气象初图输入到经过实践检验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进行计算,大约经过2-3个小时之后,做出一个未来5-10天的初步预报。这种预报完全是按照物理方程计算出来的,这样的预报结果准确率大概在75%左右。

第四个步骤,预报员做出天气预报。拿到初步预报结果后,预报员结合最新气象图、数值模式的讲解以及自己的经验,制作出未来3天之内的天气预报,并且解释说明未来4-7天的天气。这种用数值模式做出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可以达到90%。而我国现在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大概是80%左右。

第五个步骤,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节目并不是拍完就播,节目组会留下回旋余地,天气预报的播出时间比制作时间会延迟一些,比如后天的天气是在前天晚上制作成的。其间,如果有重大天气转折的话,节目组会在播出前对天气预报节目进行修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