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在五行中属什么?
首先说“五形”,即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是古人用来描述万物的属性的一个概念,类似于现代物理学中的“质量”“体积”这样的属性概念;其次说为什么不是六行、七行等等而是五行,古人认为天地之间存在着五种基本元素(其实也就是自然界存在着的五种物质形态),然后由这五类元素组成世间万物,所以称之为五行; 再有就是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了,这个可以简单的用现代物理学的原理来解释。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的实质就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里就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原子核的稳定性,另一个是原子的带电情况以及电荷量的情况。
先说说第一个概念原子核的稳定性,这个和物质的类型有关系,一般分为带正电的原子核与不带电的原子核两种形式,其中带正电的一般以阳离子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不带电的一般以阴离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果原子核不带电,那么它就很不稳定,很容易被其他粒子轰击而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反之如果原子核带正电就会被阴离子轰击而失去质子变成氢原子(因为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相互吸引的能力远不及它们各自对正电的吸引能力,所以我们一般不会把质子看做是带电体)
第二个概念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原子核对电子的控制能力,也就是当带有一定量的电子时原子核有多大的控制力使电子不脱离。一般情况下,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控制能力强弱取决于核电荷数,也即原子序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同一元素的原子对核外电子的控制能力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增强的趋势。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认为金木火水土这五种元素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目分别是四、三、二、一、零的原因了。当然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是因为古人没有现代科学的理论去解释这其中的原因才造成这种现象的结果罢了。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事物可以分为五行了。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不同的事物由于自身的原子结构的不同而分别属于不同的五行范畴。
举个例子来说吧,金属都属于金一类,这是因为所有的金属中最外层都有四个或以上的电子,而且它们都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水都是属于木一类的。同样道理火属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植物多而属于火;土呢自然是介于水火之间的居中位置,所以就有了五行之中土居中央的说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