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来源于自然界界的物质观和古人的血液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阴阳者,血气之男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中的“天”,就是指上方的苍穹(包括日月星辰);“地”就是下方的原野(包括山川湖海)。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象,把地分成了上下中焦四方。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中的“阴”指的是人体内部属于里、下、后、左的地方;“阳”指人体上部、前部。这里所说的“血”并不是单指女性体内的月经,而是泛指体内所有液态物质,如精液、唾沫、鼻涕等都是“血”。
所以,按中医的五行理论,人的身体可以划分成五个部位:
1.木——东方青色,主肝与胆,含血液、津液。
2.火——南方红色,主心和小肠。
3.金——西方白,主肺和大肠。
4.水——北方黑,主肾和膀胱。
5.土——中央黄色,主脾和胃。 上行文中有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意思是说人体的“阴阳”之气要在身体的两侧通行。中医讲“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可见气在运行中的作用。那么,人体的“气”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也叫元气),还有从脾胃消化吸收的物质之气(也叫中气)。人身的“气机”可以在两个部位运行,也可以说是“两路”。这样,人身就可分出八个部位了:
6.金——西方白,主肺和大肠道。
7.水——北方黑,主肾和膀胱经。
8.土——中央黄色,主脾和胃消化道。
另外,人的五官九窍也是阴阳气血相通的地方,因此中医还常用“望、闻、问、切”等方法来观察判断机体内部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