酃字代表什么五行?
“酃”,读líng 形声。从音从粱,梁亦声。 “音”本指“磬”,引申为“和谐的中声”“乐声”; “粱”意为“高梁,粟类农作物”。两者结合,表示“高梁中声的乐调”。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酃、美酒也。从音从粱。”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献黄金二千斤,白银一万斤,铜五千斤,锡三千斤,镔铁万斤,朱提金宝各千斤。又有琉璃、玛瑙、真珠、琥珀、月石、白蜡、黄蜡、香料、茵芋之膏,凡八千斤。杂香药十车。酒二千斛。”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岭南经略使段文昌献鲛绡帐二百铺,又进荔枝百斤、烧酒五斛。”
《辞海》:“酃,水名,即渌水,源出湖南宁远县,东流入耒水。” 这都是关于酃的记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代没有酒精度数概念,人们根据不同的原料和酿造工序,将酒类分为许多种,如同今天的啤酒、葡萄酒一样。其中以谷物为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的,叫做“醴”(lǐ);而用糯米为原料,加曲发酵酿制而成的就叫做“醽”(líng)了。
这两种酒在汉代都是贡品。晋代文学家张华所著《博物志》里记有当时的诗句,其中说到这两种酒的诗句,就有“浊醪泠泠自醉,清醥愔愔独醒”。这里的“浊醪”就是代指“醴”;“清醥”,就是指“醽”。 从汉代一直到唐代,酃和醴都是酒中的上品。宋代以后,由于酿酒技术的发展,糯米已经可以很容易地制成甜酒,于是用糯米饭或糯米加水放进甑子蒸熟的甜酒就成了主流。这种甜酒叫“酒母”(又称“酒糟”),是一种富含糖分和淀粉的饮品。因此宋代开始,“酃”这个字的意义就开始渐渐淡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