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哪些风险?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的两架出现引擎故障,只有靠出口这驾马车拼命拉动。 为了刺激外贸,国家使出浑身解数:降税 2018 年关税总水平降至 7.5%;
放开外资准入 取消乘用车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
放宽外汇管制 允许合格外资机构投资者参与债券发行及交易;
扩大外债规模 取消外债额度管理; ....... 还有近千万家企业将被注销!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情况如何? 2019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14607亿元,同比增长0.8%;4月份下滑至-3.5%;5月份反弹至3.9%;6月份再回到负值区间,为-1.6%。 按此趋势,201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可能将不及去年。
贸易顺差大幅收窄 201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是561亿美元,而2019年上半年则收窄到127亿美元。 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外贸形势报告》显示,预计2019年全年中国的外贸总额可达31.8万亿美元,同比增幅仅为0.9%,低于2018年的增速5.7个百分点。今年中国外贸的顺差预计也将萎缩到350亿美元左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下调了中国GDP增速预期,由之前的6.5%下调至6.3%。同时,IMF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外部环境也在急剧恶化,全球贸易增速可能下降1/3以上。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钢铁和煤炭行业去产能开局良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同时,一些地区和企业管理者也存在误区,需要加以防范和纠正。
一是误认为去产能就是压产量。近两年,钢铁煤炭由于价格过低,行业处于亏损和微利状态,实际产量严重低于公告的产能规模。钢铁、煤炭价格目前反弹正是低库存、低产出与去产能政策预期叠加所致,如果将压减产量作为考核目标,可能会导致价格大起。二是误认为去产能就是去产量。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落后产能、劣质煤炭由于成本高,本来就会因亏损而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这部分产能即使不纳入去产能计划,本身也在“干着也不赚钱”,甚至“越干越亏”,处于实际上的退出状态,将这些产能纳入化解过剩产能计划,就可能将“应退不退”的产能当成了新一轮政策去产能任务。三是误认为去产能就是去大企业的产能。煤炭、钢铁产能高度集中于大型企业,小煤矿、小钢铁由于生产成本高,本来在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将小煤矿纳入去产能计划,可能会导致大企业减量置换时没有小煤矿接续。
产能利用率是反映经济运行效率和资源稀缺程度的重要指标,既是经济短周期变化的指示器,也是经济中长时期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应加强产能利用率变动规律研究,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和竞争状况,分类分业确定产能利用率的合理区间,以合理、准确的判断产能情况,有效引导资源配置。
当前应抓紧研究建立产能利用率调查统计制度,及时了解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水平,更加准确地衡量和判断行业产能状况,精准发力,引导资源配置,推动过剩产能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