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给企业减税?
最近,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规模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纾困计划。这项涉及金额创纪录的新纾困方案的重点是提供小企业贷款,以支持其度过疫情危机。 对比中美两国的做法可以发现,在面临同样严峻的生存挑战之时,两国对企业所施以的援手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给企业减税”VS“给企业放贷”。那么,究竟是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呢? 从短期来看,政府给予企业的税收优惠能够直接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现金流;而银行贷款虽然也能为企业带来“活水”,但更多是企业借新还旧,流动性得到暂时缓解,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金流不畅的问题。从帮助企业快速脱困的角度来看,减税降费更胜一筹。 但是,从长远来看,情况又恰恰相反。贷款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比税收优惠更重要。因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各项支出,而只有经营产生的收入才能缴纳税款。如果企业缺乏稳定的现金流,首先考虑的就是偿还债务。如果连银行贷款都要先还,还是先买原材料、支付员工工资等?企业经营将陷入恶性循环。
从长期来看,企业更需要贷款而不是税收优惠,而且更应该优先获得贷款。因为只有拿到钱,企业才能继续运转下去——即使暂时亏损,只要企业还在生产经营,就还有希望。而如果企业拖欠税款,即使以前盈利,也不代表今后还持续盈利,况且还需要留够现金偿还借款。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应该优先扶持有前景的企业,让它们能活下去并且逐渐壮大,这比给予所有企业普惠式减负更重要。所以,从长远来看,贷款比减税更有助于经济恢复。 当然,企业还贷最终取决于生意能否做下去,如果业务始终难以重启,企业即使拿到了钱也无济于事。真正能帮助企业的,是一揽子救助计划中那些有助于重启业务的措施。
税收低了,政府就收不到钱,没有钱就没有办法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就没有钱投资修路、教育、社保和国防等等,而路、教育、社保和国防等等都是必须的,如果政府不提供,就没人提供。如果政府没有钱,就需要印更多的钞票付账,这样就发生通货膨胀,还是等于没钱。所以,税收水平和国家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成正比,并不是越高越好。
一般来讲,美国的公司税并不是我们想像里那么低,公司税的最高档是35%,但不要忘记,个人收入还要纳税。公司要为职工付薪,这一块支出实际上也是公司成本,公司付了多少钱,并不能全部到员工手里,其中很大一部分要支付个人所得税。个人拿到钱以后,又买房子、买汽车和购买其它日常消费品,而这些商品的价钱里面又包含货物税在内,购买者实际要负担相当多的税收。个人有钱了要旅行、下饭店、上娱乐场所消费,又遇到营业税。有人有钱了要炒房地产,还有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在等着他。所以,总的算起来,美国人的个人税和企业税并没有想象里的那么低,而这些税的使用,实际上已经体现在了各项福利,教育、道路和国防开支等等方面。
另外,美国的税收制度和中国也不一样,美国的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税收任务,而不是中央拿了钱然后返还给各级政府。所以,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不会象中国一样,为了吸引投资,拼命减低税收。实际上,一个公司到一个城市去,如果这个城市税收高,政府财政就有钱,有钱就能完善各项建设,这样居住条件好,教育、治安有保证,自然有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聚集到这里。在这样的城市,公司的生意往往很好做,它得到的好处实际上多于付出。而如果到另外一个缺乏建设、治安混乱、没有象样的学校和医院,到处坑坑洼洼,交通不便利的城市,可能虽然免了全部税收,但是这个公司在这里经营可能比别的城市更有困难,综合讲得不偿失。
美国的税收政策对国内的公司和国外的公司是平等对待,不给外国公司任何特殊照顾。同时,美国的企业不象中国这么集中需要政府开绿灯,它在各个州都能找到有高技能的劳动力的地区。因此,美国的企业对某个州影响没有这么大,那个州不会为了这个企业而改变自己的税率。美国各州之间的税收是有差别的,一般讲,中西部地区的税收相对较低,有些州不收所得税,但是这些州的房价和生活费也要低得多。美国公司在各个州的税收差别不会太大,它们在哪里设企业,不会单纯由哪个州税收低来确定,而是由其它因素决定,如劳动力成本,如大学多,研发力量强,政府管理水平比较优秀,附近地区有好的市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