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何时开始的?
1978年,国内第一块硅片在西安微电子研究所诞生,这是中国第一颗半导体材料,也是世界第一块硅片。 随后,上海半导体器件厂成立(后改为上海新阳)开始研制生产太阳能电池,1980年,生产出我国第一片太阳能电池,但是质量不好,成本高,只有进口电池片的十分之一。
当时,国家计划经济,所有的东西都要靠计划调拨安排,包括人、财、物等,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到成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价格按国家定价。由于技术落后,产量上不去,供不应求,每年国家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为此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国家单位——进出口公司,负责这个业务。 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很多企业纷纷涉足太阳能产业,竞争加剧,成本逐步下降,国内也建立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但总体来看,这个时候的技术还是属于粗放型的,产品档次低,市场集中在海外低端市场。
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走上光伏行业高端道路的是2005年以后的事情,这一年多值得记住的事件就是尚德电力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本土太阳能企业。 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显现,国内的太阳能组件生产成本迅速下降,欧美等发达国家陆续出台刺激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全球光伏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依靠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凭借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迅速扩张产能,抢占市场,成为全球光伏组件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并以此为契机完成了光伏行业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占据了有利的位置。现在回过头看看,当年进口那些昂贵而性能又不稳定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光伏产业,是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为主线,包括光伏材料的制备、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系统及应用工程等在内的新兴产业,是当前国际上最活跃、发展最快的新能源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过去的15年中,光伏电池的全球累计装机增长了1000多倍,年均增长率为38%。
在光伏制造业的推动下,光伏发电已经从最初主要的应用于航天和高端通讯电源领域拓展到了家庭、商业、工业各个发电领域,光伏产品和系统价格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光伏电力将进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常规电力市场。
太阳能发展有7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开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是太阳能光伏生产大国,但不是应用大国。太阳能光伏在中国的应用不多,大部分出口了,占有国际市场20%以上份额。
1954年,晶体硅太阳电池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随后,世界上几个科技发达的国家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了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在早期,由于太阳能电池成本太高,太阳能电池主要应用在空间领域。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在英、日、美等国生产出价格便宜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和多晶硅太阳电池以后,太阳能电池便逐渐开始转向地面应用。
70年代初期爆发了世界石油危机,常规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使人们感到了能源压力。在此期间,世界许多国家加入了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的行列,太阳能电池市场以每年100%的速度在增长。其中日本政府推出了“阳光计划”,规定从 7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投资500亿美元在全国实施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生产规模由1973年的0.19兆瓦发展到2000年的800兆瓦。欧洲许多国家也纷纷制定了国家太阳能计划。
随着光伏市场的快速发展,成本下降速度加快,使得光伏发展呈加速增长趋势。以美国为例,20年前光伏应用年增长速度为30%-50%,过去5年增长速度则超过100%。进入新世纪后,世界光伏产业仍加速发展,到2007年上半年,世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了800万千瓦,相当于2个大亚湾核电站的装机容量,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成为目前增长速度最快、产业化进程最具活力的发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