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张剑拔是什么生肖?
弓箭在冷兵器时代一直是主要的步兵武器之一,在古代战争中使用广泛。而在神话故事中关于弓箭的典故也很多,比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所以弓箭的寓意也很吉祥,如“弓”谐音“恭”,代表恭敬、感恩;而“箭”谐音“建”“捷”“骄”等,有建功立业、成绩卓著和事业腾飞之意。所以在十二生肖中,与弓箭有关的生肖都有不错的寓意。 而今天要说的“弩”虽然也是古代的一种射击武器,但寓意却没那么好。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弩”。据传,我国的弩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种机械力发射的远程打击武器。在南宋时期最为兴盛。而宋朝时期的弩已经相当先进,分为臂张弩、踏张弩、铁火枪三种,可发射铁弹丸或毒矢,射程远至二里半。 而在元代,由于蒙古人入主中原,很多游牧民族的文化传入汉族地区,其中也包括了蒙古人使用的弩——射刺弩。这种弩主要是将箭头插入细长坚硬的竹筒内,再用机括发射出去。
到了明代,还有一种火器“佛朗机弩”传入中国。而这种西方来的弩一直沿用到了清朝初年。 虽说我国历代都有发明创造,但是这种西方来的远程武器还是影响了传统的冷兵器作战。而清军中除了火器外,最有威胁力的武器就是“神威炮”,一种安装着旋转炮塔的火炮。威力相当恐怖。
不过,到了康熙年间,为了收复失地,东北兴起,从而奠定了中国的版图。而康熙皇帝也非常喜欢骑马射箭,为此还创造了“康熙射猎图”,留下了“指挽雕翎飞碧落,腰横玉玦勒苍骢”的诗句。 但是,随着火器的日益发达,弓箭逐渐被取代,直到最后消失。而“弩”也逐渐淡出了军事史的舞台。只剩下一些民间传说还在津津有味地讲述着那些已逝的远古杀伐。
兔在中国汉字中往往带有负面含义,「动如脱兔」中的「脱」字意指跑掉,有防不胜防的意思。「狡兔三窟」亦指狡猾,此外还有死兔子,像兔子一样胆小等成语。
而兔子的对立面——老虎,却是备受中国人推崇的图腾,中国「龙」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取自「虎」的形象。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兔」排在第一位的「鼠」后面。
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首《十二生肖儿歌》也反映了人们对兔子的某种看法:「小老鼠,吱吱叫,一过子时蹦得高;大红狐,尾巴长,到了丑时转牙床;三句不过虎,过虎不活九十五;小兔子,闲得慌,三更半夜找食粮;大龙比虎猛,一夜能兴云和水。」
其中的「小兔子,闲得慌,三更半夜找食粮」即刻画了一只无所事事、饥肠辘辘的兔子形象。
与中国人对兔子的贬低态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文化对兔子的态度。在十二生肖中,兔子排名第二,与排名第一的鼠形成一个对立面。在中国人眼中狡猾胆小的兔子,在十二星座中却成了一个积极向上、有胆有识的形象。
由于东西方两大文化对兔子的看法有着完全相反的观点,这就给十二生肖和十二星座的对应带来了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顺向对应」,即将兔年看作「十二生肖」中的「兔年」;二是「逆向对应」法,将「兔年」看作「十二星座」中的「虎年」并采用「顺、逆两种推算方法」来进行属相心理分析。
在本文中,属相心理分析,采取的是「顺向对应」法。 有人把人比作马。这「马」的性格,或叫「马」的秉性,就是脾气。一个人,如果脾气急躁,没有耐性,就有人夸他:好一匹「烈马」!如果他经常不冷静,遇事冲动,惹出麻烦,有人就会教训他:少「撒欢」,「笼头」要拴紧着点。
人有脾气,牲畜也有脾气。我们看走兽,马走起来,是「四蹄生风」,一路小跑,很有节奏感。牛走起来嘛,慢吞吞,拖沓沓,一副散漫懒散的样子。兔子呢?蹦蹦跳跳,窜来窜去,比马儿走得还快。兔子走起来,还有一点很特别,它的双臂向后弯曲着,总是伸不直,它身体的前部总是趴得很低很低。马儿是「仰天长啸」,兔子是「弯腰弓背」;马儿撒欢是自由奔放,萝卜撒欢是「上蹿下跳」。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牛是耕地的能手,「老黄牛」象征忍辱负重,默默奉献;马儿善于奔跑,「千里马」象征高头大侠,能征北战;而兔子呢?「坐井观天」、「胆小如鼠」、「打草惊蛇」……这兔子,实在是谈不上有什么好兆头。
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人对周围事物的喜好程度也不尽相同。中国人不喜欢兔子,西方人却对「兔儿爷」特别敬重。
在西方,白免象征着健康和热情,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它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在天文学上,有「兔宫」、「兔月」、「玉兔」之说。人们熟悉的「嫦娥奔月」故事里,那月宫里就养着一只玉兔。西方人特别看重「玉兔」这个形象,它既有月亮的阴柔之美,又有兔子的旺盛之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