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是什么肖?
“别墅”这个词最开始出现在南宋陆游写的《老学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定是休闲计,别墅深深把门关。” 诗中描写了作者在乡下盖了座房子,过上了“深深把门关”的隐居生活。这座房子就是“别墅”。
宋时江南一带已有所谓“别墅”,不过那是指豪华庄园里的供消遣、娱乐用的楼房。元人艾素编撰的《农桑辑要》里提到种植果树和花卉要有合适的楼房储存,就叫做“别墅”(详见元代马臻等编著《农政全书·树艺》)。这种建筑与今天意义下的别墅关系不大。但这里可以理解为最早的别墅概念的雏形。
明代吴晗先生在《别墅考》一文中认为:今之所谓别墅者,乃宋元以来之别业……或居山林,即日“林屋”;或在城近郊,曰“草堂”;或临流水,曰“曲房”;或倚青山,曰“幽居”;或近原野,日“庄院”……虽然名称不一,其实皆别业(住宅)之谓也。惟元末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中提到别业有正房、东西厅、书斋、客房、别墅、后园六部,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别墅。
到了清代,文人墨客们经常以“别墅”命名自己的著作,如汪琬的《青霞集》,洪升的《永庆升平》,赵翼的《瓯北诗集》等等,说明这些作品都是他们居住在农村的住所所作。清人陈维崧在《听红阁词序》中也写道:“吴江范伯纯先生寄居京邸,家于宣武门内之教坛,为文坛之领袖,词苑之雄主……”这里的“京邸”“宣武门内”“教坛”便是“别墅”。
以上所述可知,我国的古代文献中有过“别墅”一词的记载,且其含义和今天的意思相近。只是历代的“别墅”概念并不统一。 至于楼上的朋友提出的西方的BASIC(基本结构)住宅,以及后来的STANDARD(标准型)和WELL(健康舒适)住宅理念影响中国并构建起我国现住房产体系的问题。
我觉得也许可以用梁思成先生的住宅理念来解释:“中国建筑的基本形态,基本上是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中心发展而成的。”(见《中国建筑史》)。我们现在的住宅,不正是从四合院这一基本形态演化而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