狲是什么生肖?
曲弛最佳答案
“狲”字作为姓氏时,读音为[sūn] ,它是属于“子母姓”中的“母姓”(子母姓见《中华字海》);当它作为“猴子”的俗称时,读作[sǔn] 。 根据《集韵·损韵》解释,“狲”字的意思就是[猿属]。
我们首先从“狲”字的古文字形入手来探讨其本义。 “狲”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之中(如图1),但是字形较为复杂,不容易分析。而小篆(如图2)则将文字形体简化了很多,给我们分析“狲”字带来了很多便利。由图2可知,“狲”的字形是由“手”和“繁体字孫”两部分构成的。其中“手”字表示“手指屈伸的动作”,而“繁体字孫”则是“象形字孫”(見《說文解字》),是“男子盛食物用之器的统称” (段玉裁注),即“器皿中空的底部”“器物下面的部分”。
我们可以给“狲”字的本义设定一个标准答案——【用器皿底下承接东西】。 金文中的“孙”字(如图3)和甲骨文比较接近,形状像一个立着的盘子的底部,和小篆的形状差别很大。由此可猜想,“孙”字可能有一个象形的本义。 段玉裁认为,“凡字之形与聲相離者皆非声字”,意思就是說,凡是形聲的字,形與聲的結合都是有關聯的。而“孫”一字的形與聲則沒有必然的聯繫,所以“孫”是一字多音的多音字,它的本義不是由“形聲理據”得到的。 然而,“孙”字既然有“象形理據”,那麼就可以推知,它必有一個和象形表意密切相关的本义。我們可以給这个本义設定一個更具体的標準答案——【承接液體的工具或容器底部的形状像筷子,上粗下细】。
根据“孙”字的字形變化來看,它最初可能是指一根豎立的棍子,而這根棍子上細下粗的部分應該是中空的(如图4)。“用器皿底下承接东西”這個意思最有可能就是由这根豎立的棍子發展而來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甲骨文中,“孫”字的第一笔是短横,而不是現在的正筆,所以“孫”字當時不讀shuāng,而應該读作shǔ。(參考石篤榮著《古文字構形學》)
接著我們來看看“孙”字在古書中的用例。《詩經·周頌·載芟》:“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蘇蘇烝興。”傳統訓詁學著作《毛詩故訓傳》註釋此句云:“苏蘇,興盛貌。蒸,眾也。”又同書註釋《大雅·生民》“載戢乾鉞,載芟載柞”曰:“�鉞,刃也。芟、柞,艸木叢生。”可見,“孙”字最初的語法性質是動詞,意思是承接或是包圍。把兩個不相干的詞義結合在一起用的是連動式,例如“納納孫”就表示“把東西一一承接到指定的處所”。
在春秋戰國文献裡,“孫”字的用法開始豐富起來。它可以在名詞後面作定譯,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齊侯使慶封田於盧,盧人食之。”也可以在動詞後面作後綴,例如《莊子·天下》:“世之所高,莫如黃帝……堯舜不為,湯武不行。”還可以作為聯屬調查的介詞,《禮記·樂记》:“天子聽政,使工師詔於五音,比之音律。”
2007年中国邮政发行《丁亥年》生肖邮票,主图为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猪形象。图案上的小猪圆头、长嘴,耳根部有一撮立毛,两足直立,活泼可爱。这套邮票发行后,有人质疑其不是猪而是狸猫所扮。这一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附和。一时间,众说纷纭。
猪的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猪包括家猪及其祖先野猪,也包括似猪的近亲类群。它们构成猪科。猪科都是典型的偶蹄目哺乳动物:身体粗壮,皮肤湿润,体表几乎无毛或被有稀疏、刚硬的毛,长有象鼻形的吻等。猪科只存在于旧大陆,除非洲外,该洲各地均有分布,主要有猪属和疣猪属。猪属包括9种,其中有家猪和大家熟悉的野猪,另外几种分别是印度疣猪、印度缅甸野猪、叙利亚野猪、尼罗河猪、中南半岛疣猪、中国南方疣猪(亦称苏门答腊疣猪)和中南半岛野猪(亦称马来亚野猪)。
从分布区域来看,猪科分布在亚洲的种类有野猪、中南半岛疣猪、中国南方疣猪、印度疣猪和中南半岛野猪,而邮票上的动物吻部更长,显然比真正野猪(Sus scrofa)的吻部要长。从体形上看,吻部长一些,耳根后部有“立毛”。因此有专家推测可能是中南半岛疣猪或中南半岛野猪。此外,也有人认为邮票上的图案更像中国南方的疣猪。
也有人指出邮票上的小猪与真正的猪在嘴和耳根处都不尽相同。猪属于杂食类,随着对植物性食物摄取量的增加,其吻部适应性缩短、变宽,而嘴长且窄者通常为食虫类,如食蚁兽。邮票上“猪”的吻部较长,上下颚均长而尖,形如狸猫嘴,这正是啮齿类兽肉食习性的典型特征。此外,从该吻部的其他细节如鼻部、唇部、颊部的表现来看,并非像猪而是与某种食虫类在吻部特征上更为接近。同时,该生肖“猪”耳根处有一撮“立毛”。毛的细丝和立毛特征都是哺乳类难以辨识的细节元素,不可能是随意添加的,很可能是以原物为模特儿画出来的。在温带地区,有立毛特征的常见哺乳类大都是食肉类,尤其是熊类、豹类和一些鼠类、鼬类,这是它们受刺激后的条件反射。因此有人怀疑生肖“猪”的原型可能是其他什么动物。
“猪”是中国古老的十二生肖之一,距今已经有2 600多年的历史。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12块竹简,其上刻有12种动物,与今天所讲的十二生肖完全相同,只不过“鼠”后于“猪”排名。十二生肖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流变过程。“子猪”在最初时为“子鼠”,如《魏略•西戎传》中就有“以牛载鼠日子”之类的记述。南北朝以后,“子猪”(或“子鼠”)和“亥猪”并存。隋代初期,“亥猪”和“寅鼠”正式确认。隋朝以后的生肖基本上保持了相对恒定的状态。目前所通用的十二生肖自亥至戌的顺序,是唐代之后才正式确认下来的。
随着2007年丁亥猪年的来临,生肖邮票上的生肖猪引人注目。生肖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邮票为生肖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广作用。《丁亥年》生肖邮票所采用的画面是中央美院国画系教授刘君礼创作的一幅国画,邮票设计者是王虎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