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如何提高竞争力?
转变服务理念,走多元化金融服务道路
只有将客户需求作为制定产品和服务的标准,积极提供综合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才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国外不少银行已由“以产品为导向”向“以客户为导向”的新型服务模式转变,将各条业务线按客户类型进行归并,实现产品“超市式销售”。而且国外许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还利用自己在资金管理、专业咨询、财务策划和经济预测等方面的优势,向客户提供各种非融资类金融服务,以增加对客户的黏性。因此,随着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国内商业银行急需转变服务经营理念,走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道路,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其次,打造金融品牌优势,加强银行无形资产建设
品牌是无形资产积累的外部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打造品牌。打造自身品牌优势,对于金融企业的意义更加重大。国内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以良好的产品服务形象、高效的经营管理业绩和优秀的员工队伍作支撑,在目标市场上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为客户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双赢目标。
第三,重视科技投入,提升管理创新能力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高风险经营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的来源是十分复杂的,其风险已由传统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发展到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甚至声誉风险。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和风险控制,离不开金融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环境支持。在移动通讯、网络技术等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也越来越密切。国内商业银行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在风险防范技术和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行经营管理技术系统,提升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创新能力。
第四,加强人才储备,塑造高素质员工队伍
人才储备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的基石和保障。国外商业银行不仅通过市场化的薪酬机制和管理机制,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还注重培育员工队伍的归属感与忠诚度。而我国商业银行人才发展还存在“三多三少”、“三宽三紧”、“三高三低”现象:“三多三少”即一般人才多、领军人才少;普通业务人员多、精通业务的专家型人才少;对公客户经理多,对私理财专家少。“三宽三紧”即专业技术教育较宽,沟通与应变能力较紧;对国内行业和企业知识较宽,对全球金融和海外业务知识较紧;对所在领域知识较宽,对风险管理技术较紧。“三高三低”即博士学历高,情商偏低;待遇薪酬高,敬业和奉献精神偏低;业务指标考核压力高,团队协助意识偏低。这就要求,国内商业银行既要有吸引高端人才加盟的机制,也要有对员工实施系统培训和岗位培训的计划,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坚持市场差异化经营和国际化战略,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尽管国内市场很大,但中资商业银行仍需要走差异化经营之路,向“专业化”和“精品化”发展,坚持做精、做专,实行细分市场,并通过细分客户、细分产品、细分区域来实现目标市场上的差异化。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趋势,实施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分支机构和业务,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