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和北大离多远?
清华大学和北大之间距离约六千米。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以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为前身,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曾是全国唯一的留美预备学校,后于1925年扩建为大学,1938年至1946年西南联大时期,学校文科专业被并入西南联大,仅留理、工、法、医四个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为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创建于中国新旧时代、东西方文化激烈冲突融汇的历史背景下,建校之初即确立了以中西文化合璧图强的学术传统,共同开创了中国现代学术和教育的里程碑。两校毗邻而处,毗邻未名湖和燕园,两校校园之间相距仅六公里,历史上学术文化交流和人事流动频繁,师生校友之间多有交集,同为中国最高学府,享有“中国常青藤”盛誉,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文理和工程技术学术传统的两座堡垒,是中华大地的学术重镇和人才摇篮。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文革”以前是“中国北大”和“党清华大学”的代称,“文革”期间,清华大学成为全国教育界革命的典范,与北大交相辉映,两校在特殊年代中获得了巨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两校一直共同被中外舆论视为“中国最高学府”,在学术水平、综合实力、师资水平、校友质量、就业质量、国际影响力等几乎所有教育评价标准中,北大和清华都长期保持在前两位,并交替或共同位居首位,在教育界和用人单位中享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在近现代史上,两校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培育了大批领袖人才、学术大家、“社会中坚、民族脊梁”,共同担当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