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个代表什么?
五行的含义,《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五行,是原始意义上的五行,也是古书所谓的“五行之序”或“五行相生”。 现代意义的五行,源于汉代的易学,将五行的顺序定为水、火、木、金、土,并以此推衍出五行相生相克定律。其实,这个五行顺序,只是汉代人对上古易学的一次重构,而非原模原样的传承,它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思想渊源。 汉代的易学大师郑玄就是这样定义五行的起源的,他说,“木火金水,五行之气;土木金水火,五行之神也。”
在这里,郑玄将“五行”定义为五物的属性,而把五行为单一属性的东西称之为“行”,以与阴阳之“气”相区别(这里阴阳的概念比五行宽泛得多)。 这样,五行就不再是原始意义五行了。它被赋予了许多世俗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是古人所说的“五行之形”或“五行之情”。在汉代人的认知里,凡是有形的都必须归属于五行之一,于是,五行就彻底被物化了。
这种对五行的诠释,在汉代及其后的古代社会得到了普遍的传播。后代的五行学说基本上是以郑玄的定义为准的。 五行既然已经被定义为五种物质,那么它的相生相克就自然而然地被阐释为这五种物质的相生相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