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会贬值吗?
就现在来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2018年7月)高于国际通货膨胀率,所以人民币的购买力正在逐渐降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国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分配给各国的特殊提款权之一,也就是可以随便印钱的,只是我们一般不会那么做而已。虽然不会随意发行,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财政赤字的逐步扩大,我国央行还是不得不增发基础货币来填补财政空缺。
既然要增发货币,就要想办法让这些货币流动起来,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此时如果这些资金流入市场的话,必然会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资金量增加,同时也会对物价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这些钱如果不流通的话,就不可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此时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这些多出来的钱用来购买外国资产,比如美国国债等,这势必又会减少美国民众手里货币的数量,导致美国的通胀压力增加。这样美国就必须提高利率,进而又会使其他国家贷款的成本上升,导致其他国家的通胀也上涨。所以说增发货币确实是引发通胀的一剂良药,当然使用此药须谨慎! 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增速逐步下滑,而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经济发展的成本在稳步提升。同时,政府为了完成去产能、去库存、降杠杆的目标,又要靠增发货币(特别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完成去产能的艰巨任务。如此循环往复,你说人民币会不会贬值呢?
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和通货膨胀率下行,而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却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前三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4.3%,高于GDP增速与通胀率之和10.7个百分点。目前市场普遍担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货币信贷高增长的背景下,经济有可能出现通货紧缩和人民币汇率贬值。
中国出现通货紧缩和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可能性很小。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由于总需求不足出现了通缩风险,我国并非孤例,但考虑到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高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中国的通缩压力要小得多。同时,由于这些发达国家实施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它们面临一定的资产泡沫风险,这与中国的情况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对于影响资产价值的货币供求关系,既要看银行部门的货币供给,也要看非银行部门的货币供给。非银行部门包括财政,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财政投放货币主要是指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由中央银行直接或者间接融资,直接表现为政府存款的下降或者逆回购的增加。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是银行部门而非财政部门。2005年以来财政投放货币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大多在1.4%以下。由此,分析我国的货币供求关系,主要看银行部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