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五行中属什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源于汉代,是古人对物质世界简单认识的结果! 东汉郑玄在《周礼·地官·大司徒》注中说:“行,树木也。” 清·李元亮《坤雅·五行》解释说:“木性生长,得土滋养。” 那么,人体是否也和草木一样呢? 五季之中,春生夏长,不正是与木的生发特性相似吗?所以人的五季中应有春季。 春季阳气升发,万物萌生,人体之阳气亦应顺应自然之势而上升,故养生应着重于调养肝气。 然而,肝气的生发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只有在脾土充盛的基础上,才能使肝气条达、充沛。
如果脾脏受损,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而气血,则机体失去营养来源,从而出现脾虚症状,甚至引发一系列脾胃疾病。中医养生非常重视养脾。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弱病源》中指出: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明代医家 张景岳 在其著作《类经图翼》中补充说:“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人口,必先于此运化。” 可见,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建筑、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观点认为: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系统论,那么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古生物论。两者相互配合,成为解释宇宙万物的因果工具,同时也成为探索、说明各种关系的阴阳五行的完整体系。
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也。凡木类,四季常青,枝叶条达,从屈到伸,生机周而可复。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木。如肝木具有升发条达之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等。
2、火曰炎上 火性有炎上之能。具有温热、升腾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归属于火。如心火有温通血脉等作用。
3、土爰稼穑 稼,播种;穑,收割。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和作用的事物,亦归属于土。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4、金曰从革 革,即变革。引申为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归属于金。如肺主肃降,则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 润,沾濡也;下,向下运动也。如水流向下,滋养浸润。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归属于水。肾藏精,主水,有滋润、滋养作用,故归属于水。
五行生克规律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