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五行属性是什么?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为与张献忠的蜀王、李自成的大顺王相区别,又因其由平民而皇帝,且出身淮右布衣,故名朱元璋。《明史》载其生于元末乱世,母兆林氏,姓朱。
其父世袭地主阶级身份,属浙西吴兴富庶之地。然而元至正四年(1344),二十岁的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哥哥相继去世,家境中落。随后,他带着两个叔叔移居皇觉寺,削发为僧,云游四方。 至正八年(1349),二十三岁的朱元璋来到亳州,在此结拜义兄郭子兴,并在次年投奔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成为“小明王”的侍从。
不久,朱元璋被任命为左副元帅。后来随着势力扩大,他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采用了集中管理的措施,在江南一带建立了稳固的后方基地。 他称帝后开始大修国典,制定各种制度,并先后将国号定为「大明」、「大顺」,以应合“太平天国”“大顺王朝”。他还下令制做金册,作为颁授群臣爵位、诰命之用;制作丹书铁卷(免死牌),以备大臣犯法时赦免之专用。
不过,这些所谓“天子仪仗”的制作和启用,并不能改变明代皇室贫困的局面。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朝廷财政更加困难,不得不继续执行洪武时的赋税政策——除了将南直隶(江苏)和浙江的部分田地免予编审(无编徭之役)外,还于本年内两次征银,一次就达数万两之多。
事实上,由于明代军备耗损极大,自开国后便不断调发辽东、宣府等边镇骑兵入京宿卫,所以自宣德以后,巡幸北京成了常事。为了支持北方驻军的开支,朝廷除增加云南、贵州等地的矿税外,还在北京附近增开采银矿区,以供饷银。 据载,景泰二年(1451)九月,朝廷在北京西山采药,得银三十余两;次年四月,又在房山开采银矿,得白银五百余两。天顺三年十二月,神宗生母李太后的娘家开采出银二万两。这当然远远抵偿不了军费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