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判断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五行学说是建立在相生相克规律基础上的,五行生克关系是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五行的生克关系,既是五行理论研究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五行属性归类及“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都是运用两种基本方法确定的,这就是:推演络绎法和同类相较法。
1、推演络绎法
推演络绎法又称“演绎法”,“是根据已知的原理和事实,进行推断,使之引伸,推演获得新的结论”。《内经》大量运用了这一方法确定了“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现象,类比地推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及其五脏、五方、五音等,又由此五者在色、味、气、声、臭等方面与“五行”的类属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事物属性从“上”、“下”等十个方面做了论述,并运用推演络绎法类推出每个方面有哪五类事物属性以及这五类事物是怎样“各归其所”的。《素问·六节藏象论》对五脏行五行和藏象类属的关系也做了类推。这种由一到五,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按类比方式和五行次序进行“推演络绎”,正是《内经》及中医学“五行”归类和推演的一般方法。
2、同类相较法
同类相较法又称“比较法”、“归纳法”,是指以“五行”的共性特征为依据,对被分类的事物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再以此确认被归类事物与“五行”本体的同性。这种方法《内经》中称为“比类”或“比象”。运用同类相较法确定事物的五行属性,在《内经》中有很多例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运用对比法对五方、五色、五藏、五音、五味、五臭五类事物属性作了归类之后,又继续以比象的方法类推其它事物的五行属性,如:“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南,南生心……”等等。《内经》中同类相较法的归类应用,多以推演络绎法确定的事物属性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