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怎么对应的?
木、火、土、金、水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简称,五行指的是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古代汉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逐渐认识到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性能和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它们抽绎、概括、抽象、规范为五个功能单元即木、火、土、金、水五种运动变化,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开始。
五行对应的方法有两种,即取类比象和推演络绎。
取类比象是把宇宙万物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把无限多样的事物经过各种不同渠道引导到五行的轨道上。
例如《尚书·洪范》中所讲的“五材”、“五位”、“五事”、“五纪”都是取类比象的具体应用。“五材”是指木、火、金、水和土这五种构成世界(宇宙)的最根本、最重要、最典型的物质。这“五材”本是具体物,但以五行概括之,“五材”就成为五行化了。“五位”是专指木、火、金、水、土五方而言的,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其实五行之位并不一定仅限于五方;五方之位也并不一定仅指五行。但是五方与五行相互取得类比关系后,五方就成为五位。“五事”是五官。五事本是五个人体器官的名称,指目、舌、耳、口、心。五官与五行的比象取类关系是目与火、舌与木、耳与金、口与土、心与水,一经比象,目、舌、耳、口、心就转化为木、火、金、水和土。“五纪”是五行化了的五个时间特征。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五曰“辰”。五纪与五行的比象取类关系是岁与木,月与火,日与土,星与金,辰与水。五纪既是天时特征,也可以是地利特征,还可以为人和特征。
《内经》以五行为总纲,以取类比象的方法对宇宙万物进行了广泛的归类。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把人体的脏、腑、形、窍、色、味、志等分别赋予五行属性,以五行对应人体,把复杂的有机体的统一性用五行的统一性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