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升本考研受歧视吗?
“歧视”这个词被用的有些泛滥,它其实应该有一个更准确的说法,叫“出身歧视”。 即非985/211考生报考名校、热门专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一所学校的招生名额通常只有一个或几个,比如北大有23个院系招收硕士,每个院平均下来不到10个招生名额(包括保送上来的);清华一个专业也差不多这么多。
因此为了择优录取,自然要在初复试上对“出身”有所筛选——既然你出身不好,那我初试分再高也没有用! 不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歧视”的存在是事实,但它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你能证明你所报考的招生单位曾经有过“以初复试成绩总和排名确定拟录取名单时,优先满足第一志愿考生(含调剂至第一志愿的考生)”“在录取时不承认在职、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各种学习形式,一律按全日制统招毕业生对待”等类似承诺,那你基本上就排除了被歧视的可能(注:不是所有学校都会明确给出以上这样的承诺,但根据我们多年辅导经验,只要不跨考很冷门的专业,基本不会遇到这种情况);二是现在各名校都采用复试差额制,即至少要有两名以上考生落榜才可能录取你(具体多少比例要看学校规定和招生计划而定),这也就使得“出身”因素在复试过程中被弱化。
综上,“歧视”存在且客观,但被“歧视”的概率因人而异。对于那些自我感觉良好、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又非常热门的人来说,“歧视”就像悬在他们头顶上的一把刀,时刻提醒着他们一时的失利有可能导致一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而对于那些理性选择目标、擅长扬长避短的同学来说,“歧视”就好比脚底下的一块垫脚石,只要你勇敢地踏上去,它就是助你一臂之力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