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代表什么生肖?
子鼠 古代文化中,“子”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古代帝王制度中,天子统治的王国叫“夏”或“汉”,天子直接管理的地方叫“畿”或者“京畿”;天子间接管理的地方称“藩”和“藩国”,而天下其他不属于王畿的地区则统称为“蛮夷戎狄”。天子要管理这些邦国,传递消息和发号施令就必须依靠人、车、马、船、舟这五种交通工具,其中的“人”就是使者,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邮差。由于当时通信技术的限制,使者们往往是徒步奔走的,所以又被称为“奔走之宾”。
这个称呼很形象,因为“走”字旁边一个“止”,寓意着使者必须止步不前,让信息在传递中得到充分彰显。 而“子”是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它既是时辰的别名(从子时到亥时),又是十干的首位。同时,子还是十一月(农历)的别称。由于古人用天干地支来纪日、纪月、纪年,因此每个月的第一天都为朔日,即初一(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为晦日,即三十日(月圆之日)。
每月的中间日子则为望日,即十五(满月当空之时)。而在一年之中,除了闰月,每月的三十一日(月圆之日)均为望日。 在周代,每年冬至和夏至各有一祭,分别为“冬至祭”与“夏至祭”,而在冬至这一天晚上,正是子时开始,月亮由东向西运行至子位之时。
《晋书·天文志》中说 “冬至之日,太阴之气始至”,这里的“太阴之气”即指月亮。可见月亮在子时开始逐渐显露。 与此同时,在周代,每个季度的最后十天都视为凶日,分别命名为“阻冬”“阻夏”“阻秋”“阻冬”,意思是说万物在此时停止生长。而在每一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下旬,人们都要斋戒,以明心志,迎接新的月份到来。
子月(十一月)在周代被视为一年的最后一月。此时,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漫长。《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说的就是冬季万物萧条,生机潜伏,一切准备迎来新生的景象。而老鼠在这个季节最活跃,它们到处啃食植物,挖掘洞穴,孕育后代,等待着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