筳属于五行属什么?
“筳”字五行到底属火还是属木?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古代一种独特的计时工具——博局。 先秦到汉初,人们主要依靠观测日影来推算时刻,这种测量方法需要找一根竖立的标竿或立柱(通常为竹子所制),顶端要足够平整光滑,称为“表”。表下置一根横杆,上有刻度标记,用于记录时间,这就是“晷”。 “晷”的发明非常古老,相传尧舜时代就有晷的出现。不过这种工具并不准确,在一天之中误差会达到两个多小时。所以古人说“时短渐多,时刻难分”,意思就是一小时被分成很多段,每一小段就是一个时辰,这样每段之间的时间差就很小,很容易分辨。
这种古老的计时器一直使用了两千多年。到了东汉,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新式的计时器——“漏壶”。所谓“漏壶”就是上细下粗的竹筒中装满水,顶部开口,通过水流的缓慢渗出而计时。由于漏壶比之晷更为精确,所以很快取代了晷的地位,成为我国古代最主要的计时器。 为了保持壶中水的平衡,防止漏水过快造成计时不准,人们在底部特制的承水器上方放置三块石头,称之为“镇纸”,用以压制住承水器的盖子。这三块石头分别代表“天、地、人”三大元素,也代表了古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每年立春之日,朝廷要进献春酒给皇上庆贺,仪式从早晨开始,由大臣们手捧酒杯、载歌载舞地迎接春天到来。酒要连续进奉三天,每天用一牛祭祀。还有“腊祭”“孟尝”“孟仲季享”等祭祀活动,都用酒作为重要祭品,可见当时社会酒业之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