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的五行属性?

席赫达席赫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想了很久,从《五运六气》想到《黄帝内经》,又看了很多民间医术和道家理论。 得出一个可能不全面但相对靠谱的结论,成字在五行中属土(生金)。 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的: 成者,戒满忌盈;形气盛,则伤其真也。故日“成”。(《灵枢·师传篇》) 成,全也,就亦满矣。”(《类经·论疾状》) 所以看《黄帝内经》原文,给成字的定义就是“形气盛”的意思,形气是什么呢? “形实气盛,故曰阳明。”(《素问·五脏生成篇》) 所以形气盛就是“形实气盛”的意思了。 但形实气盛是阳明的特征啊!还有另一个名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满。

我们来看《黄帝内经》中另外一个地方对“成”的解释: “此治之以茶,祛其壅塞之气,令其升降自如,无使滞而不通,此所谓治之以茶也。” (《灵枢·五癃津液别论》) 这里的“治之以茶”的“治”解释为“疏导"更为妥当吧,那么这个“治”的对象是什么呢?显然是“壅塞之气”——停滞、不通的那种状态叫做“壅塞”。那么怎么让这种“壅塞之气”消散呢?用茶(汤)来疏导。

既然能用水(汤)疏导,肯定说明这个“形气盛”是有问题的,不然直接降下就好了,根本不需要疏导。而且用导的方法治疗,说明这是可调的正常状态不是疾病。 所以“形气盛”应该是太过饱满,充满而快要溢出的那种状态。这样好理解了吧?

接着来看金的特性: “肺……其性辛甘,养之使宜,则津液流通,五脏滋润。若劳倦伤脾,失其生化之源,饥饱劳役,损其营血,燥烈熏蒸,耗其津液,则金燥而火炎。”(《类经·脏腑血气精神宗气》) 金的特点有二:“辛甘”,“燥烈”“津少”。前面已经解释了“形气盛”属于“过满”的状态,属于病态,需要干预。那么这种病态的金应该具有两个特点:“辛甘”,“燥烈”。

“辛甘”什么意思呢?就是味道辛辣刺激,充满火热之性的东西。这种特性是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物质所拥有的特性,如果金有了这样的特性,显然是从土里得来的。 除了“辛甘”还有另一个词可以形容这样的金——“燥热”。 金的性质是“辛甘”还是“燥热”取决于后天的温运。如果后天温运不足,或者没有温运的机会,比如长时间处于阴冷的环境,这种金就会偏向于“辛甘”;如果后天气血充足,运行通畅,这种金就会偏向于“燥热”。 但是这种“辛甘”或“燥热”都是指的偏颇状态的“金”,这种偏颇状态的“金”是需要调理的。因此成字从土。

鄢玥呈鄢玥呈优质答主

《易经》对奇门遁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没有易经就没有奇门遁甲,没有易经的阴阳五行学说就没有奇门遁甲。易经的阴阳五行思想渗透和贯彻在奇门遁甲的生克制化中,是奇门遁甲的理论基础。因此,要真正掌握奇门遁甲吉凶断法,首先要弄通阴阳五行的生克原理。

易经的五行思想,源于古人对木、火、土、金、水 五种自然物质的朴素认识,古人根据这五样普遍而典型的事物各自的特性总结出他们的相互关系,以之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五行学说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代表性,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五行就是五种性质和作用,这五种性质和作用是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所谓相生、相克就是五行之间在运动变化中呈现出的两种态势,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使五行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生的态势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者首尾相接,环无端倪,生生不息。生的原则是“有情”,如木必是有火力木,水必须是有波之水。同时,有生就有被生,有母就有子,这就是“比和”。“比和”也是生的原则之一,如木能生火,木火就是比和。

克的态势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者交错相错,周而复始,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制约控制系统。木能克土,是因为木根能入土;土能克水,是因为土能吸水;水能克火,是因为水能熄火;火能克金,是因为火烧炼金属使之软化;金能克木,金性坚硬切入木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