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虎什么龙成语?
卧虎藏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ò hǔ cáng lóng,意思是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出自《三略》;亦作“藏龙卧虎”。
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三略》上略曰:夫能设之者,必能胜之者也,故为之张本;胜之者,亦必用之者也,故为置而制敌。
或韬光养晦,或高调炫彩,或自甘人下,或傲视群雄。或有惊天动地的能力,或有一技之长的擅长。不管如何,一旦时势所迫,均会脱颖而出,各显神通。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平定了北方。当时刘备走投无路,曹操手下的谋士许诸建议把刘备杀了。而曹操却认为刘备是个英雄,不应杀他。后来,曹操对刘备说:“当今天下像你这样的英雄人物不多,可是你整天饮酒游乐,而不去招揽人才,这样如何成,天下大事?”刘备被逼就说:“今天下人中有能力像龙虎一样的人很多,他们都是英雄,可是现在世道不好,龙虎也得卧在草丛中,躲到深潭里,以求生存。我现在也是在寻找他们啊!”这就是卧虎藏龙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