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由什么转型向什么?
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或者说是由前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 所谓的前工业社会,可以理解为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社会形态,这种形态的特征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水平低下(主要是指与生产直接关联的科学技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都很低下。
这样的例子在古代中也有,不过最好的例证还是在古代非洲大草原上四处迁徙的原始部落,这些部落大多数都是以采集、渔猎方式维持生存,手工业和农业生产都比较落后。虽然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有比较完善的道德体系(对于本部落外的人相对会比较残忍)但是整体上科技水平极其有限,相互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是靠语言而不是文字,更不存在跨地域的大型工程建设和贸易往来。
到了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主要靠的是资本的力量,靠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剥削别国的劳动力来推动本国产业的技术升级,用暴力机器让其他国家俯首称臣来实现自己的意志,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当然在掠夺的过程中也会采用一些“文明的”手段比如传教和贩卖奴隶。
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完全处于被欺负的地位。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虽然中国的经济地位比较低,但在科技领域却有一定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天然资源的矿藏,这使得我们能够在近代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权,不至于像非洲原始部落那样完全受制于人。
但我们要清楚,那时的我们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搞一点机械化,只不过由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使得这一过程非常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机械工业等重工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计划经济体制也导致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这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这种转变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什么是市场机制呢?简单来说就是供给创造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够说明这个问题:假设一块地板有50个人想要,但是在过去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你不可能凭空变出来50个人来购买这块地板,但你通过进口这种方式就实现了这块地板的供需平衡,我卖给你10块地板,你卖给我60块其他商品,那么我就多出了10块商品的需求(因为本来我是不需要你的产品的,我现在要你的产品就是要消耗我的其它商品)你减少了10块商品的供给(因为你不需要我的产品了,你需要我的产品必须增加你自身的投入从而减少你手中的商品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建立起一种新的动态平衡——即我少部分的商品换取你大量的商品,你少部分的商品换取我大量的商品;或者说我们各自放弃一部分自己已有的东西,然后换回对方已经有的东西。
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是在于能够不断调节供求关系,使其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