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是什么生肖?
在传统命理学中,年支被称为“太岁”,它和月柱中的地支“月德”(见《三命通会》)、日柱中的地支“阳德”(见《渊海子平》)与“阴德”(见《滴天髓》)一起,并称为八字中的“四德”。 古人认为人生命运虽然受先天因素影响,但后天修为也很重要,因此十分推崇“积德”。他们认为“积阴德”就是多做善事,多助人为乐,这也是我比较赞同的,不过“积阳德”却和生肖有着密切联系。
什么是“积阳德”呢?“积阳德”其实就是指多行善事,多做利他的行为,这其中包括帮别人做事或者做善事等。但这往往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的,所以这种德行也叫“阳德”。 古书将“阳德”列为“四德”之一,并说它可以抵挡凶星的侵犯。在现代科学中,也有“正能量”的说法,这或许也是“阳德”的科学解释吧! “阳德”其实也蕴含在十二生肖当中,而且每个生肖都有各自的“阳得”和“阳失”。
以生肖鼠为例,“鼠”五行为“子水”,在十二长生中有“临官”、“帝旺”之说,也就是当“子水”处于这些位置时,它会变得很旺盛,此时正是属鼠人“行阳运”的时候;相反,当“子水”衰败,处于“墓”、“绝”之地时,它就是属阴性了。又因属鼠人有“子午相冲”之象,所以在冲去忌神的同时,也冲去了“阳德”。
该字读guì,是生僻字,它是一个会意字,其本义是由两个刀加上一个肉构成,后来写作刂代表刀,表示杀掉牲畜。引申义是杀了牲畜之后进行祭祀。造字本 意:祭祀时杀牲畜的行刑之官。刽的意思和猪有关系,所以刽是猪生肖。
生肖的起源,早在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就有所体现。《诗经·小雅·吉日》中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的佳句,《庄子·天运》中也有“援琴而歌,自为牛马”等说 法,这些都是我国先人使用十二动物记事和配属十二地支的证据。可见,在先秦时代就有生肖的传说,但那时尚不普及。到了汉代,随着谶纬学说的兴起,又因为年 轮记事和属相记人的需求,十二生肖的概念才逐渐流行起来。
到了南北朝时期,生肖在民间的流 行程度超过了正统的干支记时方式。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有:正月被称作孟春、寅月、左回,二月被称作仲春、卯月、计辰,三月被称作季春、辰月……十二月 被称作季冬、丑月、归余等,还把每月又细分出三候,例如孟春三候:鸡、柳、鱼,仲春三候:犬、芦、瓜,季春三候:豕、麦、麻等,以动物、植物为主,以农事 为辅,这正反映了当时人们使用生肖纪辰的现实。隋唐时期,生肖广泛用于历法,成为记事和记人的普遍做法。例如,唐朝“开元通宝”钱就以十二生肖纪年,“癸 马”“壬狗”等。到了明清时期,生肖已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