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胶面硬度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乒乓球底板,其正手和反手使用的海绵厚度基本在2.1-2.3mm左右,而套胶中比较知名的红双喜38度、狂飙3等,其海绵厚度也是在这个范围里(2.0-2.5mm)。 那大家可能会问了,这个厚度具体是指什么厚度呢? 这里给大家看一个实例就明白了—— 假设一张A4纸的厚度是1毫米,将两张A4纸叠在一起,那么厚度就是2毫米,以此类推。 海绵厚度换算成底板上的厚度,则应该是在: 2.1*2=4.2(厚) 2.3*2=4.6(厚) 而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发力习惯等不同,对海绵厚度的需求也不一样—— 有些运动员喜欢相对薄的海绵(类似反胶弧圈的打法),这样摩擦力更大,能发出旋转强的球;也有些运动员更喜欢肥厚一点的海绵,像硬质海绵,加粗的海绵条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最终海绵的厚度选择。 但不管怎么选,总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反而会事与愿违。
比如有些人为了增加球的旋转,会选用相对较厚的海绵,然而海绵太厚了,当击打球的瞬间,由于空气阻力较大,摩擦力也会变大,反而使球不容易旋转。 那如何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海绵厚度呢? 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根据自己的打法特点,多试打几片不同厚度海绵的底板,以确定最适合自己打法的厚度即可。
生胶(橡胶胶面/NO CHOPPINESS)。生胶的弹性很差,没有旋转性能很高,摩擦性能很低,击球时没有海绵的帮助,完全靠球拍的速度和落点来制胜,正手攻球时要求满弓满月,发力击球,生胶的特点是不转。许多欧洲运动员受打法的制约采用了生胶打法。国内的生胶打法的运动员也不在少数,像马林、张超等。
长胶(发蛋白胶/CHOPPINESS)。长胶的底板是生胶,表层有很多长绒毛的细丝,而长丝又具有立体感,因此对手击球无论是下旋球或上旋球击到长胶拍面时,都会产生回弹,形成不转,甚至产生上旋球的下旋,下旋球的上旋。因此,长胶是一种怪胶。正手击球也必须满弓满月才能发力。这种胶面的搓球性能非常好,削球性能一般,攻球性能很差,弧圈球性能很差。国内的长胶打法的运动员也不在少数,像蒋澎龙、曹建、李静等。
生胶类胶皮性能:摩擦性能和旋转性能差,击球落点和速度是主要制胜手段 搓球性能好,弧圈球性能差; 有很强的“借力还力”的反弹力,对方发力进攻时常会打飞。
反胶(反置胶皮/Inverted)。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胶皮,击球性能全面,攻防都很适合使用,而且反胶分为有颗粒(大、中、小)和无颗粒,因此,从有颗粒到无颗粒,摩擦、旋转性能逐渐降低,速度性能逐渐增高。大多数运动员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胶皮。摩擦性能和旋转性能好,正手弧圈球是该胶皮的制胜法宝; 攻击、弧圈性能好,搓球和削球性能好。
无机时代下的反胶要求有良好的旋转性能和速度性能。因此,在海绵方面、胶皮方面、胶水方面都必须具备高速度、高旋转的要素: 海绵要求孔眼较软且稍小、密度高、厚度相对较薄(42mm、45mm); 胶皮的颗粒高度不高、小颗粒、摩擦面大; 胶水高粘、韧性大、速度性能高。反颗粒海绵要求孔眼较小、硬度较软,厚度较薄,因为反颗粒直接粘在海绵上,如果孔眼大、硬度大、厚度厚,会导致击球旋转差、速度慢。
套胶性能的改变:旋转性能、速度性能、弧圈球性能提高;搓球性能下降,有颗粒套胶的威胁性减少;球的飞行线路更直,上浮的程度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