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眼睛多久可以看见?
新生儿出生后,外界光线经眼底反射到视网膜成像,需要多种视觉神经发育完善才能与大脑联通识别成像,即看到物体。其过程有:角膜、晶状体屈光系统发育成熟;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视中枢发育完善;双侧眼睛协调运动的中枢完成同步,这样大脑才能识别看到的物体。因此,视力的发育是一综合过程。
一般情况,新生儿出生时角膜和晶状体曲率、眼轴长度与成人相似,但视觉神经及大脑皮层视中枢发育不成熟,只有光感和稍大的 hand movement, 即手活动时有瞬目保护反应。 2 周后遇到强光能将头转向侧面,说明能够看到光线; 2-4 周时能注视大的物体,能短时间追视近距离的物体( 20-40cm 左右的距离,与哺乳距离相似),但无法追视远距离的移动物体,存在中距的注视障碍。
30 天后随着眼球运动神经发育完善,视物范围逐渐增大,能够辨别视野范围内大的物体并短时间追随移动,且与注视相配合出现微笑等表情。 60 天后能够短距离( 40cm 内)注视物体,出现注视性微笑。
三个月时能追视 180° 的大的移动物体,且伴有微笑,出现头部转动,出现头部和身体协同转动追视。 7-8 个月后对距双眼 60cm 远的物体,眼外肌运动达到协调一致,没有斜视现象; 9 个月后能看到 33 个 cm 长的线;10-12 个月时能随物体的远近调节眼球屈光度(调节晶状体曲度、瞳孔缩小)将视线聚焦于该物体上(即有调节能力),开始出现眼手协调运动,能够区分垂直线和水平线。此后,逐渐能区分颜色。
3 岁视力达到0.6 , 5 岁达 1.0 。因此, 3-5 岁前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应及时发现视力障碍,早期干预,避免错过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