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的交通是什么意思?
交通大学校名源于唐太宗时编纂的类书《北堂书钞》:“交者,共也,通也;通者,无壅也,无滞也。”交大校名以此,即蕴含共通、通用之义。校方的解释为,1900年,清政府在西安设“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19年迁入上海“南市老城厢北门”即新闸路,为方便学子往返西安和上海,清政府兴建了首条长途铁路。此后,又在新闸路设“铁路学堂”。至20世纪初,清政府计划开发西部,需要工程技术人才,故将“铁路学堂”改名为“南洋公学”附设“高等铁路专科”,即今上海交通大的前身。
交通大学校名源于唐太宗时编纂的类书《北堂书钞》:“交者,共也,通也;通者,无壅也,无滞也。”交大校名以此,即蕴含共通、通用之义。校方的解释为,1900年,清政府在西安设“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19年迁入上海“南市老城厢北门”即新闸路,为方便学子往返西安和上海,清政府兴建了首条长途铁路。此后,又在新闸路设“铁路学堂”。至20世纪初,清政府计划开发西部,需要工程技术人才,故将“铁路学堂”改名为“南洋公学”附设“高等铁路专科”,即今上海交通大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