埑字五行属什么?
在使用中国文字的中华民族中,汉族使用的汉字最多,有56,000 多个(见康熙字典),其中最常用的约是4 、 5 千字。汉字渊源于象形文字,每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例如日和月是象形文字,就是最简单的表示法,日代表太阳,而月代表月亮。在古汉字的书写演变过程中“月”字亦曾作“”,是月亮真实的写照,后来简化为“月”字。象形文字的衍生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是复合其他符号,例如“明”字由“日”和“月”字组成,代表“明亮”的意思。
另一个衍生方法是符号加注,例如“江”字由水在下面和工在上面组成,用以代表江河的主要成分是“水”,而江河弯弯曲曲的像“工”。在“江”字中,下面的“水”字称为“义符”或“意符”,上面的“工”字称为“声符”,“江”字的读音与“工”字的读音相似,因此,“声符”指示读音。汉字分为“形声字”和“非形声字”,“明”和“江”是“形声字”。汉字中的非形声字约有一半是象形文字的直接进化字,例如“禾”、“羊”和“人”,称为非形声字中的“象形字”,另一种非形声字是“会意字”,最简单的例子例如“日月明”,即“明”,“日”和“月”都是“义符”,即两个光明天体构成明亮,而不是有声符。“会意字”有很多字由象形字组成,字义是这些字的字义合成的,例如“刃、休、众”,很多会意字是“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例如“向、乡、晌、飨、响”字是“古今字”和“异体字”。“古今字”一般“义符”相同,而“声符”不相同。例如“乡”和“向”,“乡”是“乡里”的意思,“向”是“东方”的意思。“异体字”一般“义符”和“声符”都不同,例如“向”和“晌”。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全部汉字的80%,在“形声字”中,“声符”相同但“义符”不同的字的读音都相同或接近,例如“江、浆、姜、疆”读音完全相同, 而“塘、膛、糖、趟、帑”读音接近。而“非形声字”的读音没有规律可寻,例如“人、和、禾、言、申”,可见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字。形声字除了“会意字”以外的“非形声字”更复杂得多,汉字属于象形文字的衍生字,而英文字属于拼音字,拼音字的字母只代表发音,不包含意义,故此,英文字音和义的混乱远较汉字为多,而汉字的80%形声字是具有规律的,形声字的义是“义符”字义的衍化, 而读音是“声符”读音的衍化。
姓名学的起源和“河图洛书”、八卦、风水、中医一样,源于中国人特有的哲学思想。中华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发现大自然中有“五行”和“十神”。“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而“十神”是“日、月、星、辰、云、霞、雨、雪、风、雷”。这些“天象”是可见而无形的,是宇宙能量的体现。“五行”是宇宙能量物质化的五个典型代表。“五行”和“十神”不断相互作用,使宇宙不断变化发展。“五行”和“十神”也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规律。五行和十神是“阴”和“阳”两种宇宙本源性能量不同取向的衍生物,中国古代文化认为“阴”和“阳”是宇宙本源。“金、水、日、星、云、雨、风、雪”是“阴”性,“木、火、月、辰、霞、雷”是“阳”性。虽然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二性,但是根据其占优势的阴阳性分为阴性和阳性。阴阳二气作用于万事万物,使它们发生变化。中国文字学的五行思想和姓名学中“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