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行中水代表什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五行,这个“行”字是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五行的概念是古代中国人民解释宇宙演化过程的一种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五的行为什么是“行”呢?《尚书·舜典》中记载:“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句龙允若。帝曰:‘畴若予兴土功。’皋陶曰:‘益,予汝德。’帝曰:‘俞!咨!四岳!有能庸命辟予不,谓予不信。’”大禹问四岳,谁能去管理地上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虞舜时掌管教化的官——皋陶推荐了掌管农业的官员——益(伯益);又问谁能去从事土木工程建设之事,此时皋陶又推荐了大禹的得力助手——伯夷。禹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怀疑而发怒道:“唉,诸位方岳!你们有没有人能够改变我的意志而为我办事的,否则我说话就不算数了!”
于是众人纷纷推举鲧去治理洪水。但九年过去了,毫无成果,而被流放到羽山之下。后来禹治水成功,被舜任命为司空,负责水利工作。 《尚书·舜典》载称:“禹别九州,封山川,制府野。”意思是说,禹根据地形特征,划天下为九州,并登崇高山,临大川,确定各地边界。据《周礼·职方氏》记载,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和梁州。其中豫州居中,为四九州之首。
那么这些具体的地理形势是什么呢?《尚书·禹贡》中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复涉汾,东至于津;过渭,至于华阴;望雍梁,北至碣石,入于海。厥贡惟土五色,锡贡三十品,元亨以光润,乃其化。”意思是禹疏通黄河上游之水,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渡过了汾水后,由北而东到达汾水的发源地,然后向东经过渭水,到达华山之阴处。向西北渡过雍城到梁山,最后抵达渤海边上的碣石,然后流入大海之中。
这里提到了三个地名:龙门、渭水和华阴,它们都跟水有关,因此可以认为水是五行之中的“火”。另外《左传•昭公十七年》中有一段关于五行配方位的文字: “秋七月戊申朔,火焚玉牒。”子曰:“火出,于寅;薪至,于未。今之火木也,先火烧木,后薪至止。”
这段文字是说鲁昭公十七年七月初一日的早上,周朝的国都洛邑发生了火灾烧毁了玉册。孔子说:“大火星出现的月份为寅月,柴薪送到的月份为未月。如今大火星是木星。先有火星燃烧,继而才有柴薪到齐。所以说如今的火属于木,而水对应的是金。”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五行中的火就是黄河、长江等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