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月宝宝疝气的原因?
1. 婴儿疝气的病因是什么? 根据发病原因,一般将疝气分为三种类型:
(1) 婴儿腹膜鞘状突未闭合者; (2) 脐部瘢痕组织薄弱或裂开; (3) 小肠脱垂。 从解剖学和胚胎发育来看,腹腔内有肝、胆、胃、脾、肾、大肠和小肠等器官,周围有盆腔筋膜、腹横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直肌等构成腹腔内的屏障。
这些间隙和肌肉的中间是封闭的,只有通过它们之间的通道才能使各个器官及结构相互连通。如果这个结构没有完全封闭或者部分断裂,就形成了导致疾病发生的隐患。
当腹压增加的时候(如哭闹、咳嗽、排便),腹腔中某些器官或者结构就会通过这个通道向体表突出,形成疝气,临床上通常根据其好发部位将其分为腹股沟直疝、斜疝、股疝以及脐疝等。 而引起上述间隙结构闭合缺陷的因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先天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胎儿在母体中发育环境的影响。例如,母亲患有高血压、肾炎等疾病,孕期营养不良,使用激素不当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出生后患疝气的风险增高。
一些新生儿出生后即存在先天性肛门闭锁,直肠积粪,胎便长时间潴留在结肠内,也可因强烈腹胀而发生腹斜疝或直疝。另外,小儿的睾丸是悬垂在阴囊里的,如果睾丸降入阴囊的过程受阻,也可以在会阴部看到圆形可回纳肿物。这些都是由于小儿生理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引起的,随着生长发育,大部分可以自行纠正。
但若因为腹股沟区肌肉力量不足,或腹肌张力异常,出现反复的嵌顿、绞窄,就可以引起不良后果。
对于婴儿时期出现的疝气,除了一般性的护理和预防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诱发因素的发生,以帮助疝气的痊愈。 一般来说,只要能够消除诱发因素,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是能够缓解的。
家长应该尽量避免让宝宝剧烈哭闹,防止便秘,合理补充营养,适量添加辅食,补充钙质。并且要及时清除患儿呕吐物和肛门口粪便,保持局部清洁。
2. 发现得了疝气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宝宝患有疝气,首先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尽量让宝宝安静休息,减少剧烈运动,以免疝气加重。同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明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婴幼儿期的宝宝患了疝气,且症状比较轻,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营养、适当运动的方法来促进疾病的康复。 但是若是宝宝出现了明显的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或是既往有过小肠嵌顿史,则应尽早进行彻底的治疗,以防止发生危险。对于年长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应积极治疗。
目前治疗疝气的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对于非急性发作的疝气,可先尝试保守治疗。此时应注意预防受凉,戒烟酒,远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遵医嘱服用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减轻腹胀,从而减轻病症。此外还可采用热敷、按摩或者使用疝气带等方法辅助治疗。 但如果发生急性并发症,或者是反复发作等情况,就必须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切断疝气形成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