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什么馅料的好吃?
说到这馄饨啊,我也是很有发言权的。 外地人多称它为云吞,也有叫包饺、馄饨的,而北京人一般把它叫做“馄饨”,“饺子”则多指北方所吃的带馅儿面食。 据传,早在隋唐时期,馄饨在中国大地上就有着相当可观的数量和规模了。宋元时期,吃馄饨已经开始流行起来。明朝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本研究馄饨食谱的书——《随园食单》。我国人民对于馄饨的制作和食用是非常讲究的。
那么,为什么同样作为带馅儿的面食,南方的叫云吞,北方的却称为饺子呢? 一个说法是,因为早期的馄饨是用薄面皮裹肉馅做的,而北方的饺子则是用面粉制作的。所以,以制作工艺来称呼的话,这种食物应该被称为“卷饼”——不过,后来出现了加馅儿的卷饼,即我们今天所吃的葱油饼等,与今天的馄饨倒是更像了; 而另一说法则较为有趣:因为“混沌”这个词发音接近“浑沌”(chún dùn),而“浑沌”一词又是指宇宙形成初期那种状态,一片混蒙,没有天地之分,也没有人间万物。于是,古人觉得这饺子(当时也叫水饺)的形状就像这浑沌一样,乃取此名。
至于您所说的哪种馅儿的馄饨最好吃,这个可就说来话长了…… 光馅料儿的材料,就有肉、菜、蛋、豆等多种选择。而做肉馅儿又有调馅儿、炸酱等做法上的区分;再加上各地人的不同口味,导致馅料儿的选择更是千差百异。所以,我这儿也实在难说哪种是最好的…… 不过,我倒是可以推荐一个最著名的馄饨汤——鸡汤馄饨。
在老北京,最有名的鸡汤馄饨非“隆兴寺”家莫属。这家开在一溜儿卖炒肝、煎饼果子的小铺里的“庙儿”,虽然名字听上去颇有些诡异,名气可是不小,每天清早都有不少人排长队购买。而最惹人馋的,就是这只放在青瓷碟子里端上来的汤色杏黄的熟鸡蛋大小的一颗馄饨。用筷子夹起,放入口中,软嫩鲜香,再喝上一口热汤,那真是一个爽字了得! (不过,现在这家店已经不在了,有想吃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隆兴寺 鸡汤馄饨”,还是可以找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