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桔梗有什么功效?
中医角度来讲,桔梗用于咳嗽痰多,胸腹积滞,咽痛,音哑,疮疡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以及惊风神昏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则表明,桔梗有祛痰、镇咳、抗炎、解痉、抗病毒、抗肿瘤、抑制艾滋病毒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子宫肌瘤以及艾滋病等。《本草纲目》就记载:“……劳肺吐血,入莱服药,疗喉痛,解蛊毒……”。
而且由于桔梗药性平和,作用比较缓和,即便是病后、产后等特殊阶段以及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也都可服用。
当然,任何一种药物在使用时都有一定的注意事项,桔梗也不例外。中医认为桔梗性平,味苦、辛,能上入肺经、下入胃经,可全 功。性平就是说它无论是寒症、热症,该通的通,该补的补,都能使用,没有太大的忌讳。味苦辛,就是说它具有行散的作用,能上走头目,下行腹部。归肺、胃经,就是说它主要能对肺和胃这两条经络和相关脏器起作用。性平,味苦、辛,就决定了它能: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此外,因“其色白而味辛,上行入肺,故专治肺气”而有“肺家要药”之称。而至于“通”的作用,则有《本草求真》对此的解释可以说明:“桔梗书列辛甘,实则微苦。其体虽轻,必须大剂用之,为舟楫,能载药上浮,故又为舟楫之药。止以上行提气之功,俾邪得以尽出,正气得以上浮。所以书载入肺经,为诸药之长,因其功在宣窍利痰、排脓散血,尤凭其从高往下降,无不由斯下降,所以破滞气,消胀满,止胸腹之疼痛,在消化肠胃亦有大用。但肺家血热及肝胆火大,及中下二焦无积者,俱属忌用”。
在掌握它的性味和功效之后,我们就大致可以知晓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雷公炮炙论》中记载“服桔梗不得吃豆汤及地胆、苦参汁”;《本草经集注》记载“人参、黄芩为之使。……得柴胡、白薇、鳖甲,主十二痈。得防己、牡蛎,主破胸膈中血;得茯苓,主肺痈胸胁大痛;得白及,主吐血,并咽痛;恶小蓟。反乌头”;《药对》记载“恶菌桂。畏白及、西河柳”;而《本草备要》更有明确总结,“大下者忌之,性升,气燥,大下者忌之”。从古人的这些经验总结来看,我们大体可以总结出两个原则,一是桔梗忌与性寒的食物,以及苦寒的中药(比如苦参和柴胡)同用;二是下焦虚寒,中焦虚弱的人也不宜使用。
另外,一般而言,内服时,桔梗的常规剂量为4.5-9克,最高用量为15克,而且桔梗不宜久煎,一般只需煎20分钟即可,时间过长有效成分易被破坏,药效也会降低。